【1、海上惊魂】
1994年4月14日那天下午,姜绍仁作为实验2号勘探船的负责人,正带领团队在万安滩进行油田勘探。这个地点离中国大陆很远,但他们依然专注地执行任务。姜绍仁的工作是确保船上所有人员协调一致,共同完成这次海上作业。尽管环境艰苦,他们依然坚守岗位,认真履行职责。
下午三点左右,五艘越南船突然出现,像一群大螃蟹似的,快速逼近实验2号勘探船。它们迅速将2号船包围,并开始绕着它打转。
就在姜绍仁和船员们还没搞清楚状况的时候,越南船只突然用中文、英文和越南语冲着我们这边大喊大叫。他们声称我们的勘探船已经闯入了越南的大陆架,要求我们马上离开这片海域。这种突如其来的喊话,让原本平静的海面瞬间变得紧张起来。
越南方面未经许可,擅自侵入我国南沙群岛的岛礁区域,之后竟然还倒打一耙,声称我国进入了他们的陆架范围。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我国的主权,还试图混淆视听,掩盖事实真相。
针对越南方面的不当行为,我方人员近距离观察到对方船只上的人员身着类似民兵的服装,起初并未予以理会。随后,越方竟搬出机枪,与我方形成冰冷对峙,表现出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态度。这种挑衅行为,无疑加剧了现场的紧张气氛。
作为现场最高负责人,姜绍仁立刻意识到形势的紧迫性。他迅速拿起卫星电话,与上级部门取得联系,就当前局势寻求具体指示。这种关键时刻,他明白必须及时汇报,等待上级的明确指导才能展开下一步行动。
就在我们等待上级进一步命令的间隙,大约过了四十分钟,原本与我们僵持不下的五艘越南船只突然主动离开了现场。
就在我们刚放下心来,以为事情告一段落的时候,没想到那五艘越南船只在短时间内又掉头回来了。
看到我们的勘探船没有撤离的迹象,越南那五艘船马上掉头回去补充物资了。
这次出海,他们收获颇丰,整条船都装满了各种补给品。
看样子,对方是下定决心要和我们耗到底了。这场对峙恐怕一时半会儿结束不了,他们已经摆出了打持久战的架势。咱们这边也得做好长期应对的准备,不能掉以轻心。
对他们来说,补给根本不是问题,因为基地就在附近,随时都能回去拿东西。
面对对方持续施压、毫不退让的局面,我们收到了来自北京的明确指示:所有人员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自行动。这一指令旨在避免事态进一步升级,确保我方在紧张局势中保持冷静与克制。通过原地待命,我们既能防止冲突扩大,又能为后续应对争取更多主动权。北京方面的决策显然基于对整体局势的全面评估,要求我们在当前阶段以静制动,避免因冲动而陷入被动。这一策略的核心在于以不变应万变,为后续可能的行动奠定基础。
这三天,林默一直处于随时准备行动的状态。
在这三天的对峙期间,越南方面也没闲着,他们一向喜欢搞些小动作。这次,他们开始在媒体上大肆宣扬,声称我们的勘探船只侵犯了他们的所谓“主权”。
明明是自己在侵犯别国主权,现在却倒打一耙,装作受害者。这种贼喊捉贼的行为,真是让人无语。原本是他们在搞破坏,现在反而装出一副受害者的样子,真是颠倒黑白。这种把戏,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他们明明是主动挑起事端的一方,现在却反过来指责别人,这种操作简直让人啼笑皆非。
尽管越南方面派出满载物资的船只进行对峙,并大肆散布不实言论,试图混淆视听,但经过三天的紧张对峙,我方实验2号勘探船最终还是按照上级指令,返回了广州湾。这一行动表明,尽管面临外部压力和舆论攻势,我方依然保持了克制和冷静,严格按照既定计划行事。
看到这样的结局,相信每个中国人都会感到无比愤怒,心中充满不甘。
在那种情况下,我们别无选择,只能根据形势做出相应的决定。虽然现在回想起来,或许有更好的处理方式,但当时的环境和条件让我们不得不采取这样的行动。每一步都经过深思熟虑,尽管结果未必完美,但却是当时最合适的应对策略。
万安滩地处南沙群岛最西端,距离我国大陆约1500公里,这是其重要性的一大原因。
从我们这边到越南胡志明市有502公里的路程,这意味着我们的物资运输路线相当漫长。这么远的距离给后勤保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要维持这条补给线的正常运转,我们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运输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路况不佳、天气变化等,这些都会影响物资的及时送达。因此,我们必须认真考虑如何优化这条补给线,提高运输效率,确保物资能够顺利到达目的地。同时,我们还需要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保障补给线的稳定运行。
此外,当时我国海军力量相对薄弱,难以与越南舰船在海上展开持久较量。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做出让步。
【2、石油争夺战】
万安滩听起来像是一片沙滩,但实际上它和我们平常看到的沙滩完全不同。这片区域大部分时间都淹没在水下,根本不会露出水面。
与南海大部分区域动辄深达1500至2000米的海域相比,万安滩的最浅处仅有17米,确实称得上是一处浅滩。这种显著的深度差异,使得万安滩在南海的众多海域中显得尤为独特。尽管南海以其深邃的海洋环境而闻名,但万安滩的存在却打破了这一常规,为这片广阔的海域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这种地理特征不仅让万安滩在南海中独树一帜,也使其成为了研究南海地质和海洋生态的重要地点。
实际上,这片沙滩被淹没在茫茫大海之中。
我国勘探船“实验2号”多次在万安滩区域进行探测,发现该海域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总量约350亿吨。
万安滩的水深仅17米,是开采石油的理想地点。由于深度较浅,这里的技术难度和成本都相对较低,使其成为石油勘探的首选区域。
1991年,克里斯通能源公司与中国方面在广州就万安滩地区的合作开发事宜进行了会谈。双方围绕这一海域的资源开采展开了深入讨论,旨在达成合作协议。这次会议标志着中美两国在能源领域的首次实质性接触,为后续合作奠定了基础。
1992年,在人民大会堂,克里斯通能源公司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达成了一项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南沙海域的"万安北-21"区块。这一重要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双方在该区域能源开发领域的正式合作。协议的签订不仅为两国企业在该区域的能源开发奠定了基础,也展现了双方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意愿。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合作是在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的场所——人民大会堂进行的,凸显了该协议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双方通过这一协议,将共同推进南沙海域"万安北-21"区块的能源勘探与开发工作,为区域能源发展贡献力量。
签署协议只是第一步,真正推进油田合作开发并非易事。尽管各方已经达成共识,但实际执行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从技术实施到利益分配,每个环节都需要细致协商和妥善处理。即便有了框架性协议,要将纸上内容转化为具体行动,仍需克服不少现实困难。
在万安滩区域,大部分水域处于中国九段线范围内,但越南控制了其中四分之一的面积。这片海域的地理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划分特征。具体来看,中国主张的海域覆盖了该地区的四分之三,而越南则实际掌控了剩余的四分之一水域。这种格局反映了该地区存在的领土争议现状。从空间分布来看,越南所占区域主要集中在万安滩海域的特定方位,与中国主张的海域形成了明确的地理分界。
此外,越南在此之前就已经采取行动,在该地区建立了白虎油田。这一举措使得越南在资源开发上占据了先机。
越南对这片邻近的广阔海域觊觎已久,这片区域占据了四分之三的面积,资源丰富。面对如此诱人的利益,越南自然不会轻易让给其他国家。他们早已将目光锁定在这片海域,渴望将其纳入自己的掌控之中。这种强烈的占有欲使得越南对任何可能的外来势力都保持着高度警惕,绝不会轻易退让。
近期海上冲突后,越南采取了类似策略,开始寻求与美国合作开发。
越南政府采取了一项策略,试图通过转让控股权来吸引美国石油企业参与合作,这一举动意在削弱中美之间的联盟关系。通过这种方式,越南希望借助美国企业的力量,增强自身在区域内的经济影响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中美合作的步伐。这一策略不仅显示了越南在外交上的灵活手段,也反映了其对国际局势的敏锐洞察和应对能力。
1996年4月,美国大陆石油公司和越南方面达成协议,确定合作开发一片总面积达12100平方公里的海上油田。
根据合同条款,美国方面持有70%的股份,掌握着绝对控股权。这种股权结构确保了美方在公司决策中拥有主导地位。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越南通过放弃控股权这一经济利益的让步,在万安滩地区部署了数百名军人,并建造了多个高脚平台。他们在九段线内公然建立了多座油田和气田,大规模非法开采我国的海底油气资源。这一系列行动不仅侵犯了我国的领土主权,还严重损害了我国的经济利益。
越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还是个石油资源匮乏的国家,但通过大规模、不计后果的石油开采,迅速实现了经济腾飞,摇身一变成为重要的石油出口国。这种近乎疯狂的开采方式,虽然带来了巨额财富,却也引发了诸多争议。短短几十年间,越南从依赖进口石油到对外出口,这种转变令人瞠目结舌。
当时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补给线过长,而且万安滩地区虽然最浅的地方只有17米,但大部分海域的深度都在200到300米之间。由于当时的技术水平有限,对于这种深度的海底资源,我们几乎无法进行有效开采。
因此,我们常常束手无策,只能目睹越南与其他国家在万安滩肆意妄为。
面对越南的种种不当行为,中国并没有选择袖手旁观或置之不理。相反,我们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应对这些挑战,确保国家利益不受损害。通过外交途径和国际合作,中国正积极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同时也向越南传达了明确的信息:任何损害中国利益的行为都将受到应有的回应。这一系列行动体现了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坚定立场和负责任态度。
2007年7月9日,在距离胡志明市约350公里的南沙群岛附近海域,我国海军对几艘越南船只采取了开火行动。
2011年6月9日,中国渔船在万安滩附近海域正常捕捞作业时,遭到越南军方舰艇的无理驱赶。
中国海警船迅速抵达现场,对越南方面非法作业的勘探设备采取了必要措施。执法人员分两次切断了越方船只布设的探测线缆,以制止其在我国管辖海域内的违规行为。
从2013年起,一系列实质性举措逐步落地,彻底改变了此前治标不治本的表面功夫。这些措施不再是零敲碎打的小修小补,而是真正着眼于解决根本问题。与前期的临时性应对相比,新政策标志着治理思路的重大转变,将改革推向了更深层次。
【3、填海造岛】
从这一年开始,我国着手在南海区域系统性地进行填海造岛工程,旨在缓解我国船舶在海上补给方面的困难。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海上作业的便利性,也为我国在南海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中国在南海区域陆续建造了七座人工岛屿,分别是永暑岛、渚碧岛、美济岛、华阳岛、南薰岛、东门岛和赤瓜岛。这些岛屿的建设按顺序完成,每座岛屿都具备独特的功能和战略意义。它们的建成不仅提升了区域内的基础设施水平,还增强了中国在南海的存在感。这些岛屿的建设过程体现了中国在海洋工程领域的技术实力和战略布局。
这些岛屿都配备了完备的港口和机场设施,同时还有军事和部分民用基础设施。每个岛屿都具备完善的功能性建设,包括交通枢纽和战略部署所需的各类配套。这种全方位的设施配置确保了岛屿在多个领域都能正常运转。
这七座人工岛屿,就像我国在南海海域树立的坚固支柱,又仿佛是一支永不沉没的海上舰队。它们的存在,对那些一直对我国南海虎视眈眈的国家形成了强大的军事威慑。这些岛屿不仅是地理上的标志,更是国家主权的象征,展示了我国在南海地区的坚定立场和强大实力。通过这种方式,我国有效地维护了南海的和平与稳定,确保了国家利益不受侵犯。
通过这些人工岛屿的建设,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张得到了实质性的推进。2014年,中国成功稳固了对琼台礁的实际控制权,该礁石曾与马来西亚存在争议。紧接着,2016年,中国又有效地恢复了对黄岩岛的控制,这一岛屿之前与菲律宾存在争议。这些行动不仅展示了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坚定立场,也体现了中国通过实际措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
2017年,越南再次将目光投向我国万安滩海域,执意展开石油勘探活动。这一举动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其对海底石油资源的持续渴求。多年来,越南一直觊觎南海地区的油气资源,此次勘探行为正是其扩张野心的又一次体现。值得注意的是,万安滩海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越南的单方面行动不仅违反了国际法,也严重损害了中国的海洋权益。
这次我们决定不再迁就他们了。
在越南方面采取行动后,我方迅速响应,派出超过40艘海警船,立即将越南的勘探船驱离。这一行动展示了我方的迅速反应能力和坚定的立场。
2019年6月,越南与俄罗斯一家石油公司联手,打着越俄合作的旗号,再度闯入万安滩进行勘探活动。
这回,他们碰上了个大家伙——海警3901舰。这艘船重达1.2万吨,装备了舰炮和高射机枪,简直就是海上的“钢铁巨兽”。没等他们反应过来,这艘船就把他们给赶走了。
25年后,海洋地质8号勘探船再次驶入万安滩海域。这次重返标志着中国在这一重要海域的科研活动重新启动。船只的回归不仅是对过去勘探工作的延续,也展现了我国对海洋资源持续探索的决心。随着勘探船缓缓驶入这片熟悉又陌生的水域,船员们开始了新一轮的数据采集和研究工作。这次勘探将为我国进一步了解万安滩海域的地质构造和资源分布提供重要依据。
此次行动中,海警3901号和37111号两艘主力舰艇负责主要护航任务,同时配备了两艘专业执法船只进行辅助支援。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确保任务顺利进行,还有一艘渔船也加入了护航队伍,共同为行动提供安全保障。
时隔25年,面对中国万吨级海警船的强势存在,越南船只已不复当年之勇。如今,他们只能远远观望,不敢再像过去那样正面硬碰。这种转变,折射出双方实力对比的显著变化。曾经的挑衅姿态,如今已化为谨慎的退避,凸显了地区海上力量格局的重塑。越南船只的避让行为,不仅体现了对中国海警实力的尊重,也反映了当前南海局势的新常态。这种变化,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现实力量的直观体现。
这一瞧,就瞧了三十多天。
8月7日那天,越南方面观察到海洋地质8号勘探船向北驶离万安滩,终于放下心来。他们误以为我方因为困难而选择了撤退。
不久之后,他们满心欢喜地驶离了万安滩海域。
然而,他们的喜悦并未持续太久。
在8月13日,也就是一周之后,海洋地质8号船再次驶回了港口。这次返航标志着它在海上的又一次任务顺利完成。船只的归来不仅带来了新的数据和样本,也为接下来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这次短暂的离港,其实是为了前往永暑岛进行舰船的常规补给工作。这只是一次例行的物资补充任务,并非长期驻留。舰船需要定期进行补给,以维持正常运转,而永暑岛正是执行这一任务的合适地点。这种补给行动是海上舰艇日常运营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确保舰船能够持续执行各项任务。
看到我们的船重新出现,越南方面显然慌了手脚,他们匆忙调派船只赶赴万安滩。这一次,他们只能远远观望我们的工作人员在万安滩有条不紊地进行油气勘探作业。面对这种局面,越南似乎有些措手不及,只能在一旁静静地看着我们开展工作。
这次观察持续了超过六十天。
去年10月,越南派出了超过50艘船。
面对我国庞大的军舰编队,对手只能远远观望,完全不敢有任何挑衅举动。这种局面让他们深感无力,甚至连靠近的勇气都没有。我国海上力量的强大,已经让潜在的威胁者望而生畏,不敢轻举妄动。
越南在万安滩周边水域长达近四个月的持续监视行动最终以失败告终,不得不宣布撤出。这一长时间的坚持未能带来任何实质性的成果,最终他们只能选择放弃。这一决定反映出越南在该海域的行动并未达到预期目标,无奈之下只能结束此次行动。
从2019年开始,中国加强了对万安滩的管控力度,定期派遣巡逻队伍前往该区域执行任务。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在该海域的监管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通过持续的巡逻活动,有效维护了国家海洋权益。
自2017年以来,随着中国海上军事力量的不断增强和常态化巡逻的持续开展,越南在争议海域的油气开采活动明显收敛。据观察,越南方面至今未在相关海域新建任何石油钻井平台。这一变化反映出越南在应对中国海上力量时采取了更为谨慎的态度。中国日益增强的海上军事存在,有效遏制了越南在争议海域的油气开发行为。越南不再像以往那样在争议海域进行新的油气开采作业,这一转变与中国海上力量的稳步提升密切相关。
2020年8月中旬,越南政府宣布终止与俄罗斯、西班牙及阿联酋等国石油企业的合作协议。这一决定导致越南需承担约10亿美元的违约赔偿。这一变化对越南的能源合作领域产生了显著影响,尤其是在与国际伙伴的长期合作方面。此次调整不仅涉及财务损失,还可能对越南的能源战略和国际关系带来连锁反应。越南方面表示,这一决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旨在适应国内外能源市场的新动态。尽管面临巨额赔偿,越南政府依然坚持这一决定,显示出其在能源政策上的坚定立场。
在万安滩海域,越南此前设立的13座钻井平台已全部撤出。这让姜绍仁不禁回想起28年前那场紧张的海上对峙。如今,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的不断提升,那段令人揪心的历史将彻底成为过去。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地区局势的演变,也见证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日益强大。
#图文打卡计划#